2021年6月18日

国际青年中国行-四川站圆满收官

 

 

2021年6月9日,为期五天的“国际青年中国行”第三站——四川圆满收官。由来自14个国家的21位在华国际青年组成的参访团参访了成都、德阳、宜宾、阿坝等地,与当地青年、企业家、政府官员、相关领域专家等面对面开展了深度交流,感受了巴蜀传统文化与城市创新活力,探索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

 

一、“建立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桥梁”

 

四川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以其独特的内涵和特点闻名于世。本次四川行,国际青年们在三星堆体味了四川悠久历史和丰厚人文积淀留下的巴蜀文明,在成都、宜宾和阿坝感受了地方特色显著的四川戏曲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和饮食文化,体验四川“慢生活”下的“巴适安逸”。

 

了解巴蜀文化的渊源深厚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是古蜀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国际青年们此行走进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了解了博物馆珍藏的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青铜立人等文化珍品,并通过与讲解员展开热烈交流,解锁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进一步了解灿烂神秘的古蜀文化。已在中国生活近13年的“中国通” ——和平国际医院医生苏玛(Sumayyah Hosany)赞叹道,三星堆就像四川的“灵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她去探索和了解。

 

除了博物馆,国际青年们还前往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了解考古创新的“黑科技”。从观赏珍品文物到发掘历史,国际青年们对三星堆惊奇不已并充满好奇,纷纷向讲解员和当地专家提问。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董静表示,很高兴看到大家对三星堆有如此兴趣,希望三星堆文物未来能走出四川、走出国门,让更多人了解古蜀文化,希望三星堆能够建立起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桥梁。

 

体验四川“慢生活”的巴适安逸

 

为更好地融入四川“巴适安逸”的生活氛围,体验四川休闲“慢生活”的独特魅力,国际青年们在成都参访了当地鲜明地域特色的宽窄巷子,在这里品尝了四川火锅。中国欧盟商会业务经理姜星华(Ester Georgina Canada Amela)感叹道:“成都不仅混合着现代元素,也有饱含温情的小地方,比如街边馆子和露台,在那里你能看到当地人享用美食,我真希望我有两个胃!” 在火锅十里飘香的腾腾热气中,国际青年们还欣赏了川剧“变脸”和“喷火”绝技以及传统长嘴壶茶艺表演,领略四川民俗艺术的绝妙魅力。

 

青年们还在映秀镇的茶馆与当地百姓一同茶叙,了解四川知名的茶文化与在古代曾对中国外商贸发展上有着重要作用的茶马古道历史,以及“以茶会友”的独特中国文化。

 

古有诗人把酒问天,今有英才以酒会友。国际青年们此行还前往宜宾,参访了五粮液酒厂,感受了传统酿酒工艺与现代化酿酒科技的古今碰撞。在辛辣醇熟的酒香中,青年们与企业员工深入探讨了各国酒文化的异同。来自俄罗斯的人民画报编辑伊拉(Irina Gavrikova)表示,俄罗斯拥有丰富的酒文化,但本次参访让她对四川酒文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之后想要了解更多。

 

二、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除了深厚的文化积淀,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因其富饶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物阜民丰,以灵秀的山川景色闻名中外。既有杜甫笔下“花重锦官城”的温润,也有李白语中“峨眉山月半轮秋”的清雅。国际青年们通过本次四川行,积极探索了四川在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获得的诸多成效,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

 

从大熊猫了解“可爱”中国

 

大熊猫是四川在全世界独有的一张名片,憨态可掬、惹人喜爱,是我国独有的珍稀物种,受到全世界的关爱与保护。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机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本次四川行重要参访点之一。在基地,国际青年们亲眼见到了可爱的大熊猫们,通过了解这一“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感受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大而友好”的大国形象。上海传音控股有限公司管培生宋爱丽(Alison Azucena Izurieta Toala)第一次看到熊猫后便表示十分喜爱大熊猫,希望越来越多人能够了解可爱的大熊猫和中国。

 

在全球首家大熊猫主题互动体验博物馆内,国际青年们还与专家互动交流,全方位了解大熊猫繁育工作,探索中国的动物保护发展新路径。塞万提斯学院文化经理娜迪亚·赫特尼克(Nadia Geraldine Hutnik)表示,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保护大熊猫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了解到了很多中国在动物保护领域做出的努力。

 

在太极中感受中国传统哲学

 

在青城山,国际青年们参访了道教文化发源地,与当地环保专家交流,了解青城山景区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所做出的积极努力,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的现代化生态保护理念。青城山脚下,青年们还学习了青城派太极拳,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研究生苏汉森(Hassan Ssewajje)对太极背后“以柔克刚”的中国传统哲学印象深刻:“这正是当前越来越剑跋扈张的世界所需要的,我们需要找到新办法去达成目标同时避免伤害别人。”

 

于竹海中领略生态之美

 

翠甲天下的蜀南竹海位于宜宾市境内,是世界上集中面积最大的天然竹林,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云山竹海,天上人间”。国际青年们在此了解了中国的竹文化并领略了生态之美。《北京周报》法语编辑傅漪涟(Florence Valenduc)表示很享受这里保护得很好的生态环境,希望能让更多人来这看看。国际青年们还与民间艺术大师学习了中国传统技艺——竹编并在幽静的湖上体验划竹筏,感受中国的自然山水。

 

三、感受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多元融合

 

四川不仅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成效颇多,也有独特的传统文化与高度现代化的丰富的城市形态。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明竺(Zoon Ahmed)在参访成都后,就深深被这里多元融合的城市形态所吸引。“成都是一个具有丰富多元文化、自然资源和历史遗迹的现代城市,这种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不是成都特有的但成都有他独特的味道。”

 

坐落于成都的中国欧洲中心,作为 “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新旗舰,中国西部对外交往、对欧全面合作的新平台,是此次国际青年在四川参访的重要站点。中国与欧洲中心展示了中欧在经贸人文等多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青年们参观了中心内的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欧洲主体展区等,充分感受了由川蜀地区出发的全球互联互通,了解了中欧合作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

 

国际青年还参访了既有悠久历史文化又充满现代都市气息的都江堰。在飞沙堰、宝瓶口等都江堰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们亲眼看到了世界上年代最久且仍在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奇观,领略了中国古人“因势利导”、以疏代堵的智慧,感受了古代大国工程的魅力。在澎湃的岷江浪涛声中,各位青年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如何以史为鉴,建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城市,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CGTN旅游节目主持人伊娃玛利亚·梅耶(Evamaria Mayer)表示:“我特别佩服古代的人,两千多年前都可以用那么创意的方法,做成一个那么棒的水利工程,真的,特别特别棒。”

 

汶川县映秀镇曾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到重创。但在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在这十余年间不断涅槃重生,恢复往日风采。国际青年们来到漩口中学遗址和映秀震中纪念馆,向遇难者献花默哀,并了解了灾后恢复重建情况。在参观了灾后重建的新映秀镇后,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艾小英(Mehad Mousa)震撼于中国灾后重建的速度:”我看了之后,我觉得中国人很厉害,因为(经历了)这么大的灾难,你看现在好像新的世界,所以真是感觉印象很深刻。”

 

四、了解彼此 增进友谊

 

在参访中增进对话、深入交流,是“国际青年中国行”活动的一大特色。在为期五天的参访行程中,“国际青年四川行”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青年们通过“我住在中国的理由”中外青年故事会彼此分享个人的故事,在都江堰市开展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青年沙龙,在三星堆讨论中西方文化如何更好地交流互鉴,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友谊。主办方还邀请了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教授赵毅衡和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董静等专家学者与青年们展开深度交流。

 

“国际青年中国行项目强调多元化、国际化和对话,以及期待展示更立体和全面的中国。”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GYLD)项目秘书长苗绿表示。

 

“精彩的一课,丰富的互动。”瀚光教育执行主任任途(Jose Renato Peneluppi Jr.)分享了他对此行的感受。

 

而通过活动,青年们也纷纷表示增进沟通与交流对应对当前全球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学者、联合国战略计划部高级咨询师华一卿(Karin Vazquez)谈到,“无论使用什么理论,国际关系理论或经济理论,用来解释中国或者解释巴西或解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除非我们把作为人类的人性相联系,否则我们就不能理解对方。”

 

《中国报道》记者拉斐尔(Rafael Henrique Zerbetto)表示,在中国生活的经历有助于他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民,他鼓励在华国际青年们向世界分享他们的在华经历,这样将有助于增进全世界人民间的了解,开展更好地合作,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分享至